1944年民盟改组原因探析
  • 题名 1944年民盟改组原因探析
  • 作者 罗登华
  • 摘要 抗战时期的民盟是一个主要以知识界爱国民主人士、要求进步的民族工商业者、华侨中的爱国民主分子和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组成的具有政治联盟特点的政党。 1944年,在抗战进入后期、胜局渐渐明朗之时,面对着宪政运动的波澜、国共关系的变化、联合政府的争取、内战前的和平斡旋等一系列时代命题,民盟在中国命运的十字路口,做出了自身改组的重大决策,即取消民盟的团体会员制,准许无党派人士以个人名义入盟,并由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更名为中国民主同盟,选举中央委员,改组中央领导机构,一举打破了盟务为青年党所把持的局面,这便是史家所称的1944年民盟改组。 探究民盟改组的动因,渐已受到学界的注意。众多研究成果皆把“扩大组织、吸收无党派的个体盟员”作为改组缘由。事实上,这应该只是民盟改组的一种目的或者手段。民盟为什么在1944年要扩大组织、吸收大量无党派关系的个体盟员?而大量无党派人士为什么在1944年要入盟问政?这些问题的答案才是民盟改组之因的合理诠释。 有关当事人对此所作的解释、回忆等文献资料表明,促使民盟走向改组之路的原因,是多层面且交互影响的。其一,1944年民盟欲实现“真民主”的理想与其组织松散、战斗力缺乏的现实之间存在矛盾;其二,1944年国共关系的演变、国共对民盟的态度变化等外部因素也对民盟走向改组有所推动;其三,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广大知识分子、民族工商业者群体参政 中文摘要 意识渐浓的转变,构成了民盟走向转饮的思想基础;而民盟支部(特别是云 南昆明支部)的建立、发展,又为民盟接受中共影响、吸收个体盟员提供了 良好的土壤,并反过来促成民盟走向更新。 从民盟在1944年进行改组原因的分析中可以发现,民盟改组这一行为 木身即反映出中国社会在19do年代中后期发展变化的一种新动向。这种动 向则表明,就抗战对中国社会各个层而的影响而言,抗日战争决不是单纯的 军事怠义土的对‘外反侵略,l戊争,其社会的、历史的意义远远超过抗「l戊本身。
  • 关键词 民盟,改组原因,内部纷争,国共关系,无党派人士
  • 导师 侯德础
  • 论文级别 硕士
  • 学科专业名称 中国近现代史
  • 第一导师 侯德础
  • 出版年 2003
  • 04
  • 出版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
  • 发表时间 2003-06-30